隋唐时的考生也要死记硬背吗?

好趣网1周前 (10-11)阅读数 5#游戏问答

隋唐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一,《隋唐狂徒》作者:猪八戒的师兄

二,《盛唐烟云》作者:酒徒

三,《隋唐之乱世英豪》作者:风翳

四,《扛鼎公》作者:大冈之君

五,《武侠之玄转天下》作者:天蝎蛋挞

六,《隋唐天帝之万界霸主》作者:锦云安娜

七,《大唐飞仙》作者:寂寞物语

八,《隋唐志之人定胜天》作者:天道非人道

九,《富二代重生隋唐》作者:冷烟安寞

十,《回到隋唐修个仙》作者:用尽天下药石

隋唐时的考生也要死记硬背吗?

一般人从小学到大学十六年,考试的次数都已经数不清了。我们至今还能记得在考场上我们是怎么应对那些选择题、填空题还有那些问答题的。

说起这些考试,不得不回到隋唐,看看那时的人们是怎么考试的,考试有哪些形式?我们就来仔细看看当时的考试是什么样的情形。

隋朝之后实行了科举制度,但并没有完全废除之前的举荐制度,举荐制度作为科举制度的补充形式依然存在于选拔人才的实际应用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始了隋唐时期的人才选拔模式。

隋唐时期的考生主要来源于生徒和乡贡,《新唐书·选举志上》就记载了:

“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天子自詔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

当时的考试科目分为常科、制科和武举,其中常科包括了我们所熟知的明经科和进士科,明经科主要考儒家经典以及策论,注重考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进士科则主要是考政论以及诗赋,难度相对明经科加大了。

而且,学生考取进士科之后的社会地位也有相对提高,社会名望更高。因此,进士科录取的人数是非常少的,甚至只是明经科录取人数的十分之一。

所以就会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当代诗人孟郊在46岁时,秉奉老母亲之意,第三次赴京参加科举考试,终于考中,进士及第。所以就有了那首《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很明显地就可以看出孟郊在考中之后的无比的欣喜,那种四十六岁之后终于得志的心情让他的心情如潮水般激扬澎湃,再想想以前的失意落魄的处境,这么些年的努力终于还是有了回报,顿时就有了想干一番事业的春风得意之感。

就像我们经过苦心的精英,终于考上理想的大学,或是终于找到理想的工作,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有意思的是当时的出题方法,像我们今天的考试中的填空题差不多,当时有一种方法叫作“帖经”。当时的试卷并没有今天打印出来的试卷这么先进。咱们现在的试卷上可以有横线来让考生进行填空,当时不行,那古人是怎么来设置填空题的呢?

他们用了一种现代人很不容易想到的方法。主考官翻开一页经书,然后只留下一行,剩下的全部遮住,然后再用纸遮住这一行的三个字,然后由学生来写出原文的这被遮盖住的内容,依次来对考生进行考察。

还有一种考察方式名字为“墨义”,通过这个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它的考察方式主要是用手来默写。也就是围绕着经书甚至是注释来出一些简答题,让考生来写出答案。就像今天的主观题,还是有教科书答案的那种简答题。

所以这就需要考生熟读经书了,甚至是一些注释内容也得熟读熟背,不肯死记硬背而且记性还不好的考生就很难应付这种考试了。

【读史品生活·素白】

相关内容:隋唐志攻略曹操传MOD

相关游戏:
相关推荐